Give us your ideas
請提供意見

 

()

無驚無喜的《財政預算案》(Chinese version only)


2025 年 2 月27 日
劉勵超 原載信報專欄「天圓地方

無驚無喜的《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昨天發表《2025/26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對政府惠民生措施滿懷希望的普羅大眾而言,可能有點失望。因為在長達兩小時五分鐘的宣讀內容中,司長用了一半時間闡述政府來年主要圍繞着發展創新科技、香港在各領域的國際中心地位、加強與大灣區城市聯動等措施。這些策略性的措施,部分早前已發布,消息雖已被有關持份者消化,減低了它們的新聞價值,但這些舉措代表着香港的中長線投資,對本港不同板塊的商界、本地及國際機構投資者帶來鼓舞。昨天本港股市反應正面,恒生指數收市時升了753點(3.3%)。

在連年財赤的情況下,廣大市民最關注的自然是政府如何開源節流,尤其是經常性收入和開支做到盡早回復平衡,甚至有盈餘。過程中,政府開源和節流措施會否對他們本身的財政狀況產生負面影響,包括削減長者的「2元乘車」優惠及俗稱「交津」的補貼、生果金以及各種的生活津貼。這方面政府日前已放風,長者乘車優惠及「交津」需要收緊,大家已有心理準備,相信亦明白這些計劃此時若不修改,長遠而言是不可持續的。

至於17萬多公務員和他們的家庭,早前因社會有聲音要求公務員減薪,可能有點忐忑,現在司長明言明年薪酬「只凍不減」,大可鬆一口氣。司長同時宣布,公務員編制在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分別減百分之二,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削減約一萬個職位。由於特區政府不能以財赤理由裁員,相信是會在一些前線員工退休或辭任後把有關職位刪除,視乎被削減職位的職系和職級,這項節流措施對平𧗾收支作用極其有限。特區政府此舉聊表寸心,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開源方面,司長僅提出5項措施增加約202.2億元收入,其中只有一項即時生效。令筆者大惑不解的是,作為開源措施之一,機場離境稅會由現時120元加至200元,雖說海外遊客未至因此而放棄來港,但眾多只影響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務收費反而紋風不動。以有關私家車的各類收費為例,多年來分毫未加。香港公共交通網絡完善,私家車數目卻不斷增加,路邊違例泊車隨處可見,浪費抄牌警力,車主並不在乎每次繳交320元(款額自1994年未有調整)的定額罰款,珍貴的土地空間卻被數十萬輛私家車鵲巢鳩佔。較年長的讀者應記得,港英政府時代財政司多次在發表《財政預算案》時,宣布提高私家車首次登記稅及車輛牌照費,即時生效,快刀斬亂麻,車主們乖乖就範。昨天司長只說當局會檢討電動私家車牌照費、停車收費錶的收費和交通違例事項的定額罰款。

政府已多年財赤,增加收入是當務之急,何以仍嘆慢板,措施不能即時生效?如需修例,為何未能提供時間表?敢變、求變的力度應該還可以加強吧!

比起司長侃侃而談的發展香港經濟大計,預算案對民生問題相對着墨不多。基於財赤,市民對政府「派糖」未有太大期望,不過政府仍有少許支援措施,包括寬減差餉、薪俸稅、利得稅,以及調高需繳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聊勝於無。

在多年財赤的陰霾下製作一份《財政預算案》自非易事,今年的預算案開源節流力度不足,對大部分普羅大眾而言,是一份無驚無喜的預算案。

地政總署前署長、香港集思會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