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惊无喜的《财政预算案》
2025 年 2 月27 日
刘励超 原载信报专栏「天圆地方」
无惊无喜的《财政预算案》
财政司司长昨天发表《2025/26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对政府惠民生措施满怀希望的普罗大众而言,可能有点失望。因为在长达两小时五分钟的宣读内容中,司长用了一半时间阐述政府来年主要围绕着发展创新科技丶香港在各领域的国际中心地位丶加强与大湾区城市联动等措施。这些策略性的措施,部分早前已发布,消息虽已被有关持份者消化,减低了它们的新闻价值,但这些举措代表着香港的中长线投资,对本港不同板块的商界丶本地及国际机构投资者带来鼓舞。昨天本港股市反应正面,恒生指数收市时升了753点(3.3%)。
在连年财赤的情况下,广大市民最关注的自然是政府如何开源节流,尤其是经常性收入和开支做到尽早回复平衡,甚至有盈馀。过程中,政府开源和节流措施会否对他们本身的财政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包括削减长者的「2元乘车」优惠及俗称「交津」的补贴丶生果金以及各种的生活津贴。这方面政府日前已放风,长者乘车优惠及「交津」需要收紧,大家已有心理准备,相信亦明白这些计划此时若不修改,长远而言是不可持续的。
至於17万多公务员和他们的家庭,早前因社会有声音要求公务员减薪,可能有点忐忑,现在司长明言明年薪酬「只冻不减」,大可松一口气。司长同时宣布,公务员编制在2026/27及2027/28年度每年分别减百分之二,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将削减约一万个职位。由於特区政府不能以财赤理由裁员,相信是会在一些前线员工退休或辞任後把有关职位删除,视乎被削减职位的职系和职级,这项节流措施对平𧗾收支作用极其有限。特区政府此举聊表寸心,象徵意义大於实际意义。
开源方面,司长仅提出5项措施增加约202.2亿元收入,其中只有一项即时生效。令笔者大惑不解的是,作为开源措施之一,机场离境税会由现时120元加至200元,虽说海外游客未至因此而放弃来港,但众多只影响本地市民的公共服务收费反而纹风不动。以有关私家车的各类收费为例,多年来分毫未加。香港公共交通网络完善,私家车数目却不断增加,路边违例泊车随处可见,浪费抄牌警力,车主并不在乎每次缴交320元(款额自1994年未有调整)的定额罚款,珍贵的土地空间却被数十万辆私家车鹊巢鸠占。较年长的读者应记得,港英政府时代财政司多次在发表《财政预算案》时,宣布提高私家车首次登记税及车辆牌照费,即时生效,快刀斩乱麻,车主们乖乖就范。昨天司长只说当局会检讨电动私家车牌照费丶停车收费表的收费和交通违例事项的定额罚款。
政府已多年财赤,增加收入是当务之急,何以仍叹慢板,措施不能即时生效?如需修例,为何未能提供时间表?敢变丶求变的力度应该还可以加强吧!
比起司长侃侃而谈的发展香港经济大计,预算案对民生问题相对着墨不多。基於财赤,市民对政府「派糖」未有太大期望,不过政府仍有少许支援措施,包括宽减差饷丶薪俸税丶利得税,以及调高需缴印花税的物业价值上限,聊胜於无。
在多年财赤的阴霾下制作一份《财政预算案》自非易事,今年的预算案开源节流力度不足,对大部分普罗大众而言,是一份无惊无喜的预算案。
地政总署前署长丶香港集思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