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ve us your ideas
請提供意見

 

()

香港集思会发表《香港维修行业》报告


香港集思会发表《香港维修行业》报告

本地维修市场庞大 人力供求失衡
吁各界摒弃对蓝领偏见 确立专业形象 推动行业发展

《新闻稿》

(2016年8月 16日)

香港集思会发表一份题为《香港维修行业的启示》的研究报告,研究发现本土的维修市场需求庞大,行业既不能北移,也难被取代,只要从业员学得一技之长,踏实工作,应可确保有稳定收入;部分人士在累积一定经验后,更可自立门户,开拓自己的事业,前景比部分大专毕业生更为理想,尤其是大专毕业生的薪酬近年持续下跌,大专文凭不断贬值 。

研究透过深入探讨汽车、电梯及冷气维修三个行业的个案,访问了合共64位相关人士。

年轻人追求高学历 蓝领行业闹人才荒

在香港,每人每天几乎都要使用交通工具、电梯和冷气设备,所需维修保养服务重要性好比「柴、米、油、盐」。然而,近年政府强调发展知识型经济,致力提升本地人的学历,加上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令新一代千方百计追求高学历,不愿从事蓝领工作,导致行业人才短缺,不利社会的正常运作和持续发展。

香港集思会行政总裁黎黄霭玲指出:「社会是时候反思『唯有读书高』的文化,摒除对维修从业员的偏见,认同他们的专业技术及地位,以客观、正面的眼光看待蓝领行业。」

以学徒制培训技工 理论多于实务内容

现时维修业界主要依靠「学徒训练计划」来培训人才,同时提供进修及就业机会。受访学生对目前的训练模式颇为满意,特别是政府近年推出的「职学创前路先导计划」(职学计划),既提供津贴,毕业后更有薪酬保证。然而,由于课程设计以衔接高阶学历为主要目标,增加了理论元素而减少了实务内容,与昔日相比,削弱了学徒的前线工作能力。

此外,受访的从业员普遍指出,要吸纳及留住年轻人才甚为困难,而且近年学徒的质素大不如前,表现不够积极,容易与资深师傅产生磨擦,对行业的技术承传造成影响。至于研究涉及的三个行业面对不同处境,吸引新血入行的情况亦有异。

汽车维修:大小车房各有客路 规管制度有待加强

香港的领牌车辆数目持续增加,现时约有73万辆,较2012年增加了13%,维修市场庞大。不同规模的车房各有客路,聘用人数接近13,000,但人手仍追不上市场增长,更要面对大幅上升的租金,令部分小车房的规模不断萎缩、后继无人。加上市民对「民居车房」的安全深感忧虑,长远而言,行业必须另觅合适场地,才能持续发展。

此外,「车辆维修技工自愿注册计划」推出近十年,注册率一度超过九成,现时回落至81%。至于2015年中实行的「车辆维修工场自愿注册计划」,反应则相对冷淡,全港暂时仅得55%工场提交注册申请。受访从业员认为计划应转为强制性,令规管制度更为完善,才能提升从业员的专业形象,吸引更多新血入行。

电梯维修:薪酬跟专业不成正比 既有优势渐被削弱 

目前全港共有超过72,000部电梯,平均每年增加逾千部,每101名市民便拥有一部电梯,其中升降机密度在全球更名列第一,本地的电梯维修技术水平一向得到国际肯定。而不断增加的房地产建设和多项大型基建,令电梯维修保养需求有增无减,现时香港约有6,600名电梯从业员,技术人员在市场上甚为吃香。

然而,由于很多客户(物业管理公司和业主立案法团等)聘用承办商时以价钱作主要考虑,造成业界「低价抢单、将货就价」的风气,而人手严重不足、从业员工作量过多导致维修质素成疑,有时更被迫违反个别程序必须「二人工作」的规定,增加个人及市民安全风险,令行业原有的优势渐被削弱。同时,由于薪酬待遇跟专业技能不成正比,从业员长期依靠加班增加收入,容易透支个人精力,各界必须正视问题。虽然机电工程署就此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仍须加强宣传及规管,确保从业员遵循指引、安心工作;同时希望从业员的薪酬待遇及工作安排,在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后得到市场回应、有所改善。

冷气维修:技工普遍「一专多能」 发展前景最为乐观

现时本港冷气业聘用逾9,000人,行业同时涉及风、火、水、电四个重要范畴,从业员一般同时拥有其他屋宇装备如水电、消防的知识,才能极为多元化,可说是「一专多能」。可惜一般市民未有机会了解这批技术人员的专业性,对行业存在偏见,低估其所需的技术才能。

相对于汽车维修及电梯维修,冷气维修的相关工种较多,应用范围亦最广泛,只要从业员擅用技能和机会,随时可铺展多元出路,甚至自立门户。受访者对目前的薪酬、工时等待遇基本上感到满意,但认为行业在社会形象、在职培训方面仍须改善,才能吸纳更多合适的人才,以满足市场的人力需求。

政策建议

为培养足够的维修技术人员、推动行业的健康及持续发展,支援社会经济的有效运作,本研究提出四大发展方向和十大具体建议:

四大方向包括:(一)加强行业规管,间接提升从业员的待遇及专业保障,让他们看到发展前景;(二)重塑维修从业员的正面、专业形象,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三)增加市民对维修行业的认知,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充足市场资讯,宣扬维修服务的重要性;(四)投放更多资源推动职业教育,检视现时的人才培训模式,并为从业员提供更多在职培训机会。

具体的建议包括:加强监管承办商,杜绝违规取巧,确保维修服务质素;进行公众教育,推广标准投标格式及合约样本;推行强制性注册计划,确保专业及安全水平;强调技术人员专业性,更改部分职级名称;设立网上资源中心,详尽介绍维修行业情况;增加公众对行业认知;肯定职业教育价值;检视学徒训练课程;推出维修业「师友计划」,以及提供持续进修津贴。

反思及启示

倘若当政府及业界出尽法宝,依然无法为维修行业吸纳足够人才,政府便需考虑适时、有效地输入技术工人,在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及工资水平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现有的「补充劳工计划」。

人力不足的瓶颈问题,在各行各业相当广泛,不只发生于维修行业。政府必须检讨目前的经济发展策略,重新审视各项发展的优先次序,以及社会调配资源的方式,作出长远的人力规划。

社会各界亦应打破对高学历的迷思,鼓励年轻人按自己的兴趣、天赋能力和客观条件发展,不再执着于是「蓝领」还是「白领」,并教育新一代不要将高学历与薪酬待遇直接挂勾,以免出现期望落差,对前途失去信心,对社会产生不满。

研究方法及局限
研究主要以深入访谈及聚焦小组的形式,在2016年1月至8月期间,向64位不同界别的持分者收集意见,当中包括汽车维修、电梯维修及冷气维修行业的从业员、正接受相关培训的学生及学徒、职业训练局代表及导师、机电工程署代表、业界商会及协会代表、大型工程公司的雇主及人力资源主管、维修服务使用者等。

基于时间、资源及技术所限,本研究只能进行非概率的滚雪球抽样,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偏误,不能保证其代表性。虽然是次研究的内容或有不足之处,但相信仍有助发掘重要议题,促进持分者的关注及跟进研究,引发社会各界更全面的检视及讨论。

详细研究报告及建议请参阅香港集思会网站http://www.ideascentre.hk。

香港集思会简介

以「齐思考、创未来」为座右铭,香港集思会是一家独立、无政治背景、非牟利的政策研究机构,由一群热爱香港人士于2008年12月创立,专门发掘、搜集和研究对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富建设性和具创意的建议,给政府、有关人士和公众参考。

透过集思广益,香港集思会的研究工作有三大范畴:一、增加香港的竞争能力;二、促进香港经济及社会持续发展;及三、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

研究成员简介

黎黄霭玲女士 香港集思会总裁、前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及总经济师
唐希文女士 香港集思会高级研究主任,曾任职于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
余婉华女士 香港集思会高级研究主任,曾任职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传媒查询 Yvonne Kwok 电话:2114 1488 / 9322 4639


printerPrint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