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长者的就业、经济及生活状况调查
香港集思会报告指「年轻长者」退休保障不足
需调低生活水平 期望能继续工作
《新闻稿》
(2014年5月7日)
香港集思会刚完成了一项题为《年轻长者的就业、经济及生活状况调查》的研究,访问了1,002名55至74岁的「年轻长者」,包括已退休、半退休及未退休人士;这个年龄群组,主要属战后婴儿潮世代,占香港人口总数的21%。
退休保障不足、强积金成众矢之的
研究发现不足一半受访者(45%)有参与或曾经参与各种的退休保障计划,而认为这些计划「有用/非常有用」的只得42%,其中强积金成为众矢之的。
此外,有超过一半受访者更表示,以自己目前的积蓄、资产、投资收益及退休保障,要应付退休后的生活「不是太足够」或「完全不足够」,觉得「足够/非常足够」的仅得2成半,余下23%的受访者也态度犹疑,只称「可能足够」。
依靠积蓄及子女养老
当被问及在退休金额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安度晚年,受访者除了倾向「靠自己」外,还需依靠下一代。分别有高达64%及63%的受访者预计,退休后要依靠「积蓄、资产及投资收入」及「子女/孙儿供养」来维持生计,打算依靠「退休金/退休保障计划」的不足3成。事实上,有43%受访者现时已定期接受子女的「家用」,可见不少人仍有供养父母的孝道思想,实践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
希望继续工作、支持弹性退休
研究亦发现,很多受访者有意重投劳动市场或继续就业。原则上,他们普遍欢迎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或更后,赞成的有67%,反对的只得12%,当中较年轻及「未退休」被访者的支持比率高达8成,「已退休」及「半退休」的支持比率也超过6成。支持者的主要原因是「65岁的长者仍然有良好的工作能力」、「工作可以令长者继续有收入」、「减少家庭或子女经济负担」等。
不过,受访者同时期望退休制度能保持一定弹性,对于应否立法规管,受访者意见分歧。他们普遍赞成先由政府带头,调高公务员的退休年龄,相信对私人企业有指导性作用,藉此为长者提供一个选择,不用被硬性规定在60岁或更早离开职场。
至于理想的退休年龄,逾4成人认为要「视乎情况」、因人而异,他们希望可以在新的基础上,按个人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工作性质,自行与雇主协商最合适的时间。
此外,研究亦发现长者在就业市场的选择不多,大部分职位属前线基层岗位,中层职位不多,有时甚至受到年龄歧视。
降低生活水平、调节个人心态
面对生活压力,超过4成受访者表示,退休后生活水平要略为降低,另外15%更指生活水平要大幅下降。不过,他们普遍表现得随遇而安,认为最重要是调整个人心态及生活方式,并学习「知足常乐」。
自觉生活快乐、家庭社交关系理想
虽然现实未尽理想,逾6成受访者表示现在的生活「快乐/非常快乐」,觉得「不快乐/非常不快乐」的少于1成,基层受访者的快乐程度也比不快乐的高。
他们与配偶、子女、朋友的关系普遍良好,不少年轻长者利用社交媒体保持与亲友的沟通。有9%被访者表示「上纲/用计算机」是他们日常的主要活动,选择「看书/进修/学习」为主要活动的受访者占1成。
关注医疗健康、忧虑子女前途
当被问及最关心或忧虑的事情,最多人说是「个人健康」(56%)、「子女工作前途」(23%)、「生活水平太高/物价高涨」(23%)、「家人健康」(23%)、「个人经济」(21%)、「家庭经济」(21%),以及「房价/租金太贵」(13%)。
受访者普遍欣赏香港公共医疗服务的质素,但批评轮候时间太长。另外有不少人指政府资助安老院舍严重不足,私营安老院的环境及服务欠佳。
由于担心子女无法「上车」,有1成受访者曾资助子女买楼,中上阶层及上层受访者有此做法的比例,分别达23%及40%,基层的比例也有5%。
满意香港环境、不愿北上养老
近7成受访者认为香港是理想的退休地方,尽管政府近期鼓励长者北上养老,高达8成半受访者不愿移居内地,其中较年长人士对移居内地尤为抗拒。他们最担心「不习惯内地生活环境/文化」、「在内地无人照顾」,「内地医疗服务欠佳」、及「内地亲人/朋友不多,社交圈子窄」。
不过,受访者却普遍认为香港新一代的敬老意识愈趋薄弱,特别在公共交通工具让座方面,远不及内地青年。
就研究结果,香港集思会在四大方向作出建议:
(一)推广弹性退休、促进长者就业:推广渐进式、具弹性的退休制度,鼓励企业聘请合适的长者员工,并建立完善的长者人力数据库、提供职业配对服务,促进有能力的长者重返劳动市场,让他们继续贡献社会,将知识及经验传承、扶植后辈,同时赚取收入。
(二)改革强积金制度、进行全民理财教育:改革目前的强积金制度,包括进一步降低基金的收费,并研究如何逐步取消「抵销」机制;同时配合全民理财教育,让市民明白单靠强积金无法完全满足退休生活所需,及早作出全面的储蓄计划。
(三)改善医疗安老服务、增加医护人手:增加本地安老院舍的供应,不宜在欠缺配套下鼓励长者北上养老;适度输入护理业外劳,开放「青年安老服务启航」先导计划予其他年龄层的人士(包括年轻长者);进行长远的医护人力规划,培养足够的医护人员,并加强公私营医疗体系的合作,降低成本、缩短轮候时间。
(四)宣扬敬老文化,加强不同世代沟通:于德育及公民教育课程及小区活动中加强敬老、爱老、护老等元素,提倡子女实践「孝道」,重视跨代家庭承担,并为低收入护老者提供经济津贴、培训及支持,以鼓励居家安老;继续投放资源发展长者学苑,包括推动长者应用信息及通讯科技,促进与年轻一代的沟通。
是项研究的意义
香港集思会总裁黎黄霭玲表示:「过去数十年,这个年龄群组的人在不同岗位贡献社会,发挥『狮子山下』的拚搏精神,造就了香港经济起飞的黄金年代。时至今日,他们陆续踏入人生的下半场,如何继续利用他们的能力来建设社会、纾缓人力资源之不足;如何令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得以传承、扶植后辈;如何透过了解他们的特征和问题,为他们提供适切的长者服务,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注释:
研究于2013年1月至3月进行,方法主要分为问卷调查、聚焦小组及深入访谈,问卷调查及聚焦小组部分委托政策二十一有限公司进行。
问卷调查透过随机电话访问,成功访问了1,002名55至74岁的「年轻长者」;应邀出席聚焦小组讨论的「年轻长者」共42名;参与深入访谈的人士包括多位学者、社福界代表及其他相关人士。
详细研究报告及建议请参阅香港集思会网站http://www.ideascentre.hk。
— 完 —
香港集思会简介
以「齐思考、创未来」为座右铭,香港集思会是一家独立、无政治背景、非牟利的政策研究机构,由一群热爱香港人士于2008年12月创立,专门发掘、搜集和研究对香港经济及社会发展富建设性和具创意的建议,给政府、有关人士和公众参考。
透过集思广益,香港集思会的研究工作有三大范畴:一、增加香港的竞争能力;二、促进香港经济及社会持续发展;及三、提升市民的生活质素。
研究成员简介
黎黄霭玲女士 现任香港集思会总裁、前香港贸易发展局副总裁及总经济师。除全球贸易推广外,曾掌管及从事研究工作逾30年。
唐希文女士 香港集思会高级研究主任,曾任职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研究主任
余婉华女士 香港集思会高级研究主任,曾任职于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传媒查询 Yvonne Kwok 电话:2114 1488 / 9322 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