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集思会作出十四項建议- 為副学士提升课程质素、建设多元化出路
每年15,000人升讀副學士,豈可任其變成「A貨」
香港集思會作出十四項建議
為副學士提升課程質素、建設多元化出路
香港集思會剛完成了一項有關「副學士教育政策」的詳細研究,檢視副學士在香港教育體系的定位及作用。
香港集思會的研究發現經過十年發展,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已成為專上教育的重要一環,每年新生入學人數約15,000人,與資助大學本科收生額相若,亦相等於45%的中七畢業生數目,令專上教育整體普及率超越60%。香港集思會認為副學士迎合家長及莘莘學子要求接受更高教育的期望,並已形成一股新力量,政府及社會各界必須正視及支持其持續發展。
然而,研究發現香港的副學士教育制度面對四大問題:(1) 院校過分強調副學士的升學功能,但資助大學銜接學額有限,形成期望落差;(2) 副學士課程以低成本及具收生保證的學科為主,畢業生在就業市場認受性不足,甚至被僱主形容為「A貨學士」;(3) 副學士課程學費高昂,收費與大學本科課程相若,學生未畢業已負債累累;(4) 副學士課程的開辦條件不統一,收生制度亦欠清晰,院校資源不足,教學質素缺乏保證。
香港集思會理事及教育課題小組召集人楊佰成指出:「10年來,副學士課程已培育了近60,000名畢業生,每年收生人數15,000,同期就讀人數29,000,學生及家長每年花費超過12億元。要使副學士課程健康發展,迎合社會需要及確保其『物有所值』,必須從(1) 提升課程質素,及(2) 建設多元化出路兩方面著手。」
就這兩大原則,香港集思會提出四大策略方向及十四項具體建議:
策略方向一:建設多進多出的升學階梯,鼓勵學生在不同階段持續進修
具體建議包括擴大本科資助學額、鼓勵發展具質素的私立大學,吸納成績優秀的副學士畢業生。同時,打破現時「學年制」的傳統學習模式,設立貫通整個專上教育體系的學分積累及轉移制度,讓學生(包括副學士)累積學分,儲存到標準化的「學分銀行」個人賬户當中,再按照實際需要,選擇於不同階段升學進修,提升個人學歷。政府亦應撤銷「專上學生資助計劃」以25歲為上限的年齡限制,令學生不必擔心出來工作後會喪失獲取資助的資格。
策略方向二:強化副學士的就業功能,以配合人力市場需求
具體建議包括重塑副學士的功能,發揮它作為獨立資歷的多元化角色,讓公眾明白升學並非副學士的唯一目標和出路。鼓勵院校開辦非主流、但有潛在需求的學科,例如醫療護理、老人服務、食物檢測、環保科技等,吸引學生就讀,廣泛培養社會所需人才。鑒於目前約有30%副學士畢業生沒有繼續升學而直接投入勞動市場,為了增強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政府可將「大學生實習資助計劃」擴展至副學士學生,為他們提供在私營企業的實習機會,增加他們畢業後在私營市場的受聘機會。此外,政府應開放更多職位予副學士畢業生申請,和帶頭聘請更多符合職位要求的副學士畢業生。
策略方向三:改善副學士的收生、監管及質素保證制度,提升院校的辦學質素
具體建議包括由政府設立一個全新的監管機構,專責規管自資副學位院校及私立大學,按社會的實際需要,檢視各自資院校的課程設計、教育設施及發展計劃。香港集思會又建議把專上教育體系的三個質素保證機構,包括質素保證局、聯校質素檢討委員會及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合而為一,設立統一的質素保證單位,並提高評審的透明度,避免教資會資助院校及自資院校開設的課程質素參差,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比較基礎,理順專上教育的資歷認證模式。
策略方向四:由政府提供適當補助及津貼,減輕院校及學生的財政壓力
香港集思會建議政府擴大第六輪大學配對補助金計劃的範圍,伸延至自資副學士課程,撥款3億元供15家營辦副學士課程的自資院校申請,配以2元對1元的補助方式,並把每所院校的補助金上限定於2千萬元。此舉可為院校提供籌款的誘因,發掘更多資金來源,令學費有下調的空間。同時,政府應修訂現時免入息審查學生資助及貸款計劃,於學生畢業後才開始計算利息,讓同學在學期間可專心學業。針對利息過高的批評,政府應積極研究剔除借貸利率包含的1.5厘風險利息的可行性,並降低準時還款或提早還款者的還款額,以進一步減輕學生的經濟壓力。
詳細研究報告及建議請參閱香港集思會網頁http://www.ideascentre.hk
– 完 –
參考資料
2010/11年副學士的數字概覽
新收人數 – 約15,000名(不包括約3,000名副學士先修生)
在學人數 – 約29,000人
資助學位收生佔學額(%)* – 87%
自資學位收生佔學額(%)* – 92%
課程數目 – 162個(自資課程佔96%)
院校數目 – 6所(自資院校佔15所)
課程學費 – 每年$39,800至$59,000,平均約為$45,000
外地升學聯繫 – 獲10個國家/地區約160間高等院校承認
主要學科(自資課程) – 商業、會計及管理(31%); 社會科學(16%); 語言、翻譯及文學(12%)
*為2009/10年數字
對副學士的常見誤解:
問: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等同副學位(Sub Degree)?
答:副學位課程是一個總稱,包括副學士學位(Associate Degree)、高級文憑(Higher Diploma)和專業文憑(Professional Diploma)。以2009/10學年副學位課程的首年收生人數為例,副學士約有近15,000名新生,約佔總副學位新生人數的4成。
問:副學士學位的學歷高於高級文憑?
答:副學士學位和高級文憑同屬香港資歷架構第4級資歷,最大分別在於課程設計:副學士的課程內容中,至少6成須屬通識性質(例如語文、資訊科技、通識等);至於高級文憑,屬專門性質的內容(例如專修科目、專業訓練、職業技能等)須佔課程至少6成。
問:副學士跟大學一樣設有聯校招生制度?
答:副學士並沒有統一的招生系統,同學需要自行前往院校報名,院校一般在6至8月進行招生。由於院校並非共同發布收生資訊,同學並不清楚整個收生流程及學額剩餘情況,須要四出到不同院校尋找學位。
問:副學士畢業生一定可以升讀大學?
答:根據2008/09年的升學數據顯示,約有7成副學士畢業生成功升讀大學,但當中升讀資助大學課程的只佔4成(近3,000人)。其他則修讀由本地資助大學營辦,或由海外大學與本地大學合辦的自資銜接學位課程。
個案分享
個案一
F同學剛在2010年取得商科的副學士學位,她在入學前深信「好多人都可以升讀八大」,可是最後未能如願,只好報讀自資銜接課程,更強調:「唔可以就咁出嚟做嘢,一定要駁上去!」不過,這個與海外大學合辦的學位課程索價高達8萬多元一年,修讀年期卻只得一年半,她直言:「學費真係好貴,而且讀得好趕。」
個案二
2010年副學士畢業的B同學因為成績未如理想,被逼投身社會工作,她形容職場對副學士的認受性低,求職過程相當困難。最後,她花了4個月才獲聘為文員,而該職位的入職條件只是中五畢業,月薪僅得6千多元。聘用她的僱主指副學士「讀完等於冇讀過」,要求她額外修讀其他課程,令她慨嘆物非所值。
個案三
2010年獲「拔尖」升讀資助大學的K同學,只修讀了一年文科的副學士課程,但院校的「慳錢之道」令她印象深刻。她憶述校舍不時「爆滿」,課室不足,學生連星期日也要上堂,而電腦、椅子等設備亦不敷應用,嚴重時更試過「連位都冇得坐」。她不屑地指:「學校真係(資源)計得好盡,而且收(學生)得好盡。」
個案四
J同學中五畢業後修讀了三年制的副學士課程,2009年順利升讀資助大學學位課程。不計兩年大學課程,單是三年副學士的學費加起來已達10多萬元,由於他申請免入息審查的貸款計劃,利息較高,十年後要償還近20萬元,可謂「負債累累」。即使他預計大學畢業後月入1萬元,每月仍要把五分一收入用作還款,扣除家用、交通等開支,根本所餘無幾。
個案五
2008年副學士畢業的A同學指出,副學士屬於「必須要洗嘅底」,否則會阻礙事業發展。他在2010完成海外大學在本地開辦的銜接學位課程,但每次求職面試,都會刻意不提曾修讀副學士,只強調自己擁有海外大學學位。為免在僱主面前穿幫,他採取「死都唔攞張transcript出嚟」的策略。他更笑言:「有僱主傻更更,都唔知道Top Up Degree係咩,以為我真係外國大學畢業返嚟。」
關於香港集思會
以「齊思考、創未來」為座右銘,香港集思會是一家獨立、無政治背景、非牟利的政策研究機構,由一群熱愛香港人士於2008年12月創立。透過集思廣益,香港集思會的研究工作有三大範疇:(1) 增加香港的競爭能力;(2) 促進香港經濟及社會的持續發展;及(3) 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
自成立以來,香港集思會已就多個經濟及社會課題進行研究,並提出一系列的建議,其中包括:
- 12 項促進香港成為「人民幣結算中心」的第一輪建議
- 15 項促進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第二輪建議
- 5 項鞏固香港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第三輪建議
- 有關香港國際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的分析報告
- 6 項建設香港成為「亞洲最優秀高等教育樞紐」的建議
- 10 項促進「中醫藥在香港發展」的建議
- 10 項推動發展「綠色經濟」的建議
- 11 項打造香港成為「創意之都」的建議
香港集思會教育課題組成員簡介:
楊佰成: 香港集思會理事、香港大學畢業同學會教育基金創會會長,曾任香港大學校董及管理委員會委員(2004-2006),現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附屬學院諮詢議會成員
唐希文: 香港集思會研究主任、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國際學位課程中心兼職講師
陸偉棋: 香港集思會首席研究主任
傳媒查詢
郭小姐 電話:2114 1488 / 9322 4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