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n “Enlightenment from Hong Kong’s Maintenance and Repair Industries” (Chinese version only)
Posted in press release on August 16th, 2016香港集思會發表《香港維修行業》報告
本地維修市場龐大 人力供求失衡
籲各界摒棄對藍領偏見 確立專業形象 推動行業發展
《新聞稿》
(2016年8月 16日)
香港集思會發表一份題為《香港維修行業的啟示》的研究報告,研究發現本土的維修市場需求龐大,行業既不能北移,也難被取代,只要從業員學得一技之長,踏實工作,應可確保有穩定收入;部分人士在累積一定經驗後,更可自立門戶,開拓自己的事業,前景比部分大專畢業生更為理想,尤其是大專畢業生的薪酬近年持續下跌,大專文憑不斷貶值 。
研究透過深入探討汽車、電梯及冷氣維修三個行業的個案,訪問了合共64位相關人士。
年輕人追求高學歷 藍領行業鬧人才荒
在香港,每人每天幾乎都要使用交通工具、電梯和冷氣設備,所需維修保養服務重要性好比「柴、米、油、鹽」。然而,近年政府強調發展知識型經濟,致力提升本地人的學歷,加上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令新一代千方百計追求高學歷,不願從事藍領工作,導致行業人才短缺,不利社會的正常運作和持續發展。
香港集思會行政總裁黎黃靄玲指出:「社會是時候反思『唯有讀書高』的文化,摒除對維修從業員的偏見,認同他們的專業技術及地位,以客觀、正面的眼光看待藍領行業。」
以學徒制培訓技工 理論多於實務內容
現時維修業界主要依靠「學徒訓練計劃」來培訓人才,同時提供進修及就業機會。受訪學生對目前的訓練模式頗為滿意,特別是政府近年推出的「職學創前路先導計劃」(職學計劃),既提供津貼,畢業後更有薪酬保證。然而,由於課程設計以銜接高階學歷為主要目標,增加了理論元素而減少了實務內容,與昔日相比,削弱了學徒的前線工作能力。
此外,受訪的從業員普遍指出,要吸納及留住年輕人才甚為困難,而且近年學徒的質素大不如前,表現不夠積極,容易與資深師傅產生磨擦,對行業的技術承傳造成影響。至於研究涉及的三個行業面對不同處境,吸引新血入行的情況亦有異。
汽車維修:大小車房各有客路 規管制度有待加強
香港的領牌車輛數目持續增加,現時約有73萬輛,較2012年增加了13%,維修市場龐大。不同規模的車房各有客路,聘用人數接近13,000,但人手仍追不上市場增長,更要面對大幅上升的租金,令部分小車房的規模不斷萎縮、後繼無人。加上市民對「民居車房」的安全深感憂慮,長遠而言,行業必須另覓合適場地,才能持續發展。
此外,「車輛維修技工自願註冊計劃」推出近十年,註冊率一度超過九成,現時回落至81%。至於2015年中實行的「車輛維修工場自願註冊計劃」,反應則相對冷淡,全港暫時僅得55%工場提交註冊申請。受訪從業員認為計劃應轉為強制性,令規管制度更為完善,才能提升從業員的專業形象,吸引更多新血入行。
電梯維修:薪酬跟專業不成正比 既有優勢漸被削弱
目前全港共有超過72,000部電梯,平均每年增加逾千部,每101名市民便擁有一部電梯,其中升降機密度在全球更名列第一,本地的電梯維修技術水平一向得到國際肯定。而不斷增加的房地產建設和多項大型基建,令電梯維修保養需求有增無減,現時香港約有6,600名電梯從業員,技術人員在市場上甚為吃香。
然而,由於很多客戶(物業管理公司和業主立案法團等)聘用承辦商時以價錢作主要考慮,造成業界「低價搶單、將貨就價」的風氣,而人手嚴重不足、從業員工作量過多導致維修質素成疑,有時更被迫違反個別程序必須「二人工作」的規定,增加個人及市民安全風險,令行業原有的優勢漸被削弱。同時,由於薪酬待遇跟專業技能不成正比,從業員長期依靠加班增加收入,容易透支個人精力,各界必須正視問題。雖然機電工程署就此已做了不少工作,但仍須加強宣傳及規管,確保從業員遵循指引、安心工作;同時希望從業員的薪酬待遇及工作安排,在行業進一步規範化後得到市場回應、有所改善。
冷氣維修:技工普遍「一專多能」 發展前景最為樂觀
現時本港冷氣業聘用逾9,000人,行業同時涉及風、火、水、電四個重要範疇,從業員一般同時擁有其他屋宇裝備如水電、消防的知識,才能極為多元化,可說是「一專多能」。可惜一般市民未有機會了解這批技術人員的專業性,對行業存在偏見,低估其所需的技術才能。
相對於汽車維修及電梯維修,冷氣維修的相關工種較多,應用範圍亦最廣泛,只要從業員擅用技能和機會,隨時可鋪展多元出路,甚至自立門戶。受訪者對目前的薪酬、工時等待遇基本上感到滿意,但認為行業在社會形象、在職培訓方面仍須改善,才能吸納更多合適的人才,以滿足市場的人力需求。
政策建議
為培養足夠的維修技術人員、推動行業的健康及持續發展,支援社會經濟的有效運作,本研究提出四大發展方向和十大具體建議:
四大方向包括:(一)加強行業規管,間接提升從業員的待遇及專業保障,讓他們看到發展前景;(二)重塑維修從業員的正面、專業形象,提升他們的社會地位;(三)增加市民對維修行業的認知,為學生及家長提供充足市場資訊,宣揚維修服務的重要性;(四)投放更多資源推動職業教育,檢視現時的人才培訓模式,並為從業員提供更多在職培訓機會。
具體的建議包括:加強監管承辦商,杜絕違規取巧,確保維修服務質素;進行公眾教育,推廣標準投標格式及合約樣本;推行強制性註冊計劃,確保專業及安全水平;強調技術人員專業性,更改部分職級名稱;設立網上資源中心,詳盡介紹維修行業情況;增加公眾對行業認知;肯定職業教育價值;檢視學徒訓練課程;推出維修業「師友計劃」,以及提供持續進修津貼。
反思及啟示
倘若當政府及業界出盡法寶,依然無法為維修行業吸納足夠人才,政府便需考慮適時、有效地輸入技術工人,在保障本地工人優先就業及工資水平的前提下,進一步優化現有的「補充勞工計劃」。
人力不足的瓶頸問題,在各行各業相當廣泛,不只發生於維修行業。政府必須檢討目前的經濟發展策略,重新審視各項發展的優先次序,以及社會調配資源的方式,作出長遠的人力規劃。
社會各界亦應打破對高學歷的迷思,鼓勵年輕人按自己的興趣、天賦能力和客觀條件發展,不再執着於是「藍領」還是「白領」,並教育新一代不要將高學歷與薪酬待遇直接掛勾,以免出現期望落差,對前途失去信心,對社會產生不滿。
研究方法及局限
研究主要以深入訪談及聚焦小組的形式,在2016年1月至8月期間,向64位不同界別的持分者收集意見,當中包括汽車維修、電梯維修及冷氣維修行業的從業員、正接受相關培訓的學生及學徒、職業訓練局代表及導師、機電工程署代表、業界商會及協會代表、大型工程公司的僱主及人力資源主管、維修服務使用者等。
基於時間、資源及技術所限,本研究只能進行非概率的滾雪球抽樣,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偏誤,不能保證其代表性。雖然是次研究的內容或有不足之處,但相信仍有助發掘重要議題,促進持分者的關注及跟進研究,引發社會各界更全面的檢視及討論。
詳細研究報告及建議請參閱香港集思會網站http://www.ideascentre.hk。
香港集思會簡介
以「齊思考、創未來」為座右銘,香港集思會是一家獨立、無政治背景、非牟利的政策研究機構,由一群熱愛香港人士於2008年12月創立,專門發掘、搜集和研究對香港經濟及社會發展富建設性和具創意的建議,給政府、有關人士和公眾參考。
透過集思廣益,香港集思會的研究工作有三大範疇:一、增加香港的競爭能力;二、促進香港經濟及社會持續發展;及三、提升市民的生活質素。
研究成員簡介
黎黃靄玲女士 香港集思會總裁、前香港貿易發展局副總裁及總經濟師
唐希文女士 香港集思會高級研究主任,曾任職於香港特區政府中央政策組
余婉華女士 香港集思會高級研究主任,曾任職於香港特區政府统計處
傳媒查詢 Yvonne Kwok 電話:2114 1488 / 9322 4639